近年來我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大幅攀升,地方政府巨額債務和財政收支問題已經普遍受到關注,政府債務問題越來越成為影響未來財政穩定和經濟安全的重要因素。
截至2022年,僅顯性的地方債務就達到了35萬億。被稱為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城投債等,負債規模更是估算已達到了65萬億。
還本付息壓力也在加大——2022年地方政府債券支付利息首次突破1萬億元關口,達到1.12萬億元。
從近期中央相關表述與內容來看,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為當下監管重點:防風險重視程度遠高于往年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穩步推進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和法定債務合并監管。
兩會政府工作報告
優化債務期限結構與降低利息負擔,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
202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
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確保法定債券不出任何風險,從資金需求端和供給端同時加強監管,阻斷新增隱性債務路徑,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
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組建國金局統籌金融行為監管,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地方派出機構為主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
當前地方政府存量債務規模不斷擴大、地方債務問題由省總負責的背景下,加快探索和創新債務償付機制具有現實意義。
根據2022年中國財政政策執行情況報告,占比超八成的稅收收入呈現負增長,而增幅超兩成的非稅收入幾乎成為貢獻財收增長的唯一來源,主要是盤活存量資源資產,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等增加較多。
也就是說,盤活存量資源資產尤其是以地方債投資代表的國有資產,獲得的收入可以彌補部分的財收下滑。
去年發布《關于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意見》的目的,其實已經一目了然,那就是要盡可能開發經營可利用的基礎設施建設,獲得收入回籠資金,以解決政府投資能力不足,地區財政支付能力下降,以及減輕地方政府巨額負債壓力的問題。
而優化完善存量資產盤活方式,意見提到七種,其中第一種“推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健康發展”應該是最重要、首要考慮的。
地方債和REITs在融資渠道、投資建設、投向領域等方面均可以相互銜接形成良性循環,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
3月24日發改委發布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規范高效做好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項目申報推薦工作的通知》,證監會隨后也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常態化發行相關工作的通知》。
上述兩份重磅文件,是對萬億級公募REITs市場的進一步助推。
未來隨著基礎設施REITs的推廣,與國企改革、雙碳建設、鄉村振興等國家方針緊密配合,資本市場投資逐步活躍,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體系,將會減輕地方財政支出壓力,減輕地方債務風險,利于化解隱性債務。